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频道 >> 发展规划
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发布时间:2012-06-25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修订稿)
(2011—2015年)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升级进位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两大战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断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增速较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2.71亿元增加到2010的45.39亿元,年均增长11.2%。2010年人均GDP达到7991元,比2005年增加3428元,年均增长11.9%。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4663万元,年均增长17.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26万元,年均增长8.9%。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2亿元,年均增长19.3%。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从2005年的31.2:40.7:28.1发展到2010年的26.2:41.5:32.3,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用菌、蔬菜、畜禽养殖、林果等支柱产业。2010年一产增加值预计完成11.9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全县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大幅提升,机械化率达到82%,较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率达到31%。
  工业强县战略深入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以矿产开采加工、铸造、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板材、皮毛绒、玩具、纺织、玻璃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8.9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8亿元,年均增长23%,全县工业化率达到41.5%。“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96亿元,完成投资61.6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0个。长古城、白合两大工业园区建设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现已入驻企业61家,完成项目投资14.2亿元。到2010年,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比2005年增加了5家。
  第三产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到2010年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6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5%。其中,旅游业发展取得新成绩,3A级景区达到3家,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达到2家,2009年荣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称号,2010年接待游客46.8万人次,实现综合效益1.4亿元,创历史新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共改造县乡村公路342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达831公里,特别是京昆、保阜高速唐县段全线贯通,为县域经济发展架起了西联东出、南北贯通的桥梁;增开5条农村客运专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西大洋水库除险加固援建工程扎实推进,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开工建设倒马关水电站正在实施并网工程,菜树林、五家会水电站建设扎实推进。21个村的抗旱机井和31个村的抗旱工程投入使用,农业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农村电网二、三期改造顺利完成,全县220千伏变电站1所、110千伏变电站3所、35千伏变电站11所,供电可靠率达99.7%。新建通讯基站102个,新增宽带用户2万余户,完成广播电视数字整转5800户。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投资2200多万元,有计划的对乡村办公条件进行改善,一批基层所站,多数行政村的“两室”和条件最差的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改造。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7元,是2005年的1.58倍,年均增长9.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3元,是2005年的1.28倍,年均增长5.2%。“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扎实推进,72个重点村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138.5万元,扶持项目247个;投入其他扶持资金610万元,完成重点村中7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扶持项目累计覆盖农户数量达到32803户,转移劳动力6650人,投入扶贫培训资金274.3万元,累计培训务工人员22300人次,94%以上的参训人员找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完成429户1637人的搬迁工作;开展“互助金试点”、“两个组织”及小额贴息工作,互助资金项目涉及20个村,资金总额达到331.85万元;扶持成长型企业贷款贴息资金671万元,农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170万元,较好的解决了企业及农户资金困难问题。
  (五)城镇面貌实现大变样
  “十一五”期间,强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唐尧路、中山大街、仁厚路、国防路、农机路等大修工程顺利完工,光明路、国防路、唐尧路东通、国防路西延和向阳南街拓宽改造全面完成,县城规模扩大三分之一。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县城统一供水和集中供气工程全面启动。白求恩广场综合改造顺利推进,县城功能更加完善,品位不断提升。五年来,共谋划实施县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69项,累计投资21.9亿元,开发建设97.8万平方米,新增住宅面积50余万平方米。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以10个省级示范村为主战场,多渠道筹措资金3.56亿元,建设新民居1758套。“十一五”期间是历史上城镇建设投入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城镇面貌的新变化。城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27.1%,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引进动植物新品种32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园(基地)26个;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工作站1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9项,市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4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发新产品5个、新工艺2项,授权实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7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一是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87%、100%、95.7%、83%;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6.4%、93.4%。二是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小学29所,初中15所。改扩建校舍72800平方米,消除危房27600平方米;建成16所希望小学;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馆;教学现代化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推进了县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了20个乡镇卫生院和17个试点村卫生室改扩建,新建计生服务站5个;手足口病和甲流防控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励政策得到落实,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01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4786人,被评为“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基本养老、新农合、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220、39178、9956、11586、12369人;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信访、非法用工、劳动纠纷等多起案件;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七)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建成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100吨/日的垃圾运转站,从根本上改善了县城及下游的水环境质量和城市环境。加大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力度,取缔了多家乱采乱排矿山企业及选矿厂,大力开展尾矿库整治行动和推进技改;加大石灰窑整治力度,经济效益、污染治理效果良好,节能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间末下降20%,年均下降4%,COD削减1447吨,二氧化硫削减505吨。 
  “十一五”时期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取得了显著成就,也为“十二五”时期更好更快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努力在科学发展中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凝聚全县力量一心一意图发展。三是坚持把推进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改革作为突破点,努力构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四是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科学制定产业链发展规划、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生产力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五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结果,为唐县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立足于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与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准确把握并深刻认识新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是制订“十二  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
  (一)发展优势与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并继续保持增长,经济全球一体化仍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趋势。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步伐加速,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机遇;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低碳经济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发挥我县产业基础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夯实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未来五年内,我国将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低碳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将为全县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南资北移”已将环京津区域作为新一轮要素转移的黄金地域,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从区域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时期,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行政区经济分割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强化,区域经济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将大力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尤其是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实施和京冀、津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深入推进为我县带来难得的机遇。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的深入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唐县应发挥区位优势,抓好这一机遇,大力发展三次产业,加快工业聚集园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在做好京津对接工作的同时,提升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从我县自身发展形势看,传统农业优势不断壮大,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逐步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全县人民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新期待。特别是丰富的农副产品、独特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大规模的民间资本以及京昆高速和保阜高速的相继建设通车,将为我县调整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发展劣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在看到我县面临发展优势与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劣势与挑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慢仍是主要矛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农业比重仍然较大,特色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而弱;工业化进程缓慢,立县项目少、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很突出,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较少;服务业发展较慢,城乡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机制不够健全,执行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制定相应对策,牢牢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保定市经济发展强县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围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两大战略,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城镇改造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努力建设更加繁荣、和谐新唐县。
  二、指导原则
  (一)科技先导原则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树立抓科技促经济,统筹城乡科技发展理念,以引进推广、再创改进为核心,以提升传统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强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和谐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发展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走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发展之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努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构建环境友好的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社区、生态城镇和生态产业体系。
  (三)自主创新原则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把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力促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深入实施协调发展突破战略。
  (五)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着点,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三、战略定位
  农业定位。唐县具有良好的生态、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食用菌、养殖、林果、无公害蔬菜、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产业基础,将农业产业定位于“京南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冀北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河北省肉羊生产加工基地”。
  工业定位。唐县不仅具有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及发展条件,同时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强县”作为唐县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将唐县工业定位于“保西工业强县”。
旅游业定位。旅游业作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唐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的红色记忆、秀美的山水风光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未来五年,应着力打造“京津石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胜地”。
  城市定位。唐县作为人口大县,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城市发展基础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十二五”期间,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味,据此将唐县定位于“保西历史文化名城”。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以建设保定市经济强县为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GDP达到15700元。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预计达到6.1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预计达到1.7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5%,预计完成120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5%,预计完成115亿元。
  经济结构调整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5%,到2015年达到15.2亿元;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链经济所占比重大幅提高,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9%,到2015年达到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左右,到2015年达到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30.8亿元。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6.2:41.5:32.3调整为16.7:49.5:33.8。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59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4310元。“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累计安排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人次。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到“十二五”末,县城规划控制面积达到22 平方公里,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0.8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35%。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初步实现生态环境自然优美,居住环境方便舒适,公共服务优质快捷,基础设施高效完善,城市管理科学规范,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大集镇和中心村健康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总人口控制在60万人以内,耕地保有量保持45万亩,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16.8%,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左右,万元增加值用水量降到62立方米/万元,力争使工业综合重复用水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到2015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全体农民;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经费投入持续增加,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分类指标
 
第三章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强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发展目标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以食用菌、小杂粮、蔬菜、优质林果、生猪和肉羊养殖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到2015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产业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6%;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7%;农机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增长10%;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农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末,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量达到8万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5万吨;果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4.5万吨,鲜奶产量达到1.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1.8万吨。
  二、发展方向
  ——工厂化。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扩大机械化、标准化种植面积,走集约、高效发展道路,建设唐县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大力扶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外向型。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我县食用菌、小杂粮、蔬菜、优质林果、生猪和肉羊等特色农产品“进京上架”,并争取出口和利用外资发展农业。
  三、发展重点
  (一)抓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蔬菜、小杂粮和食用菌三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是绿色蔬菜基地建设,以高昌镇、仁厚镇、北罗镇等三个乡镇的15个村为基地,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突出设施建设,按照一村一业标准,明确发展蔬菜主导产业。二是绿色小杂粮基地建设,以唐河、通天河流域沿岸和浅山丘陵区域为重点,引进抗耐旱节水新品种,重点进行集雨设施、土地整理、客土压沙、培肥地力等建设,打造绿色小杂粮基地。三是绿色食用菌基地建设,以北店头乡、齐家佐乡、仁厚镇、北罗、雹水、高昌等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选择5-7个村作为示范村,突出发展食用菌主导产业。
到  2015年,蔬菜基地达到5000亩,新建设施温棚1800个;小杂粮基地建设面积4万亩;食用菌基地建设包括新建设施8000座,改造旧棚5000座,基地的水电路等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二)打造三大林果基地
  根据我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山区经济,围绕山区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红枣、核桃和黑枣三大林果产业基地。到2015年,红枣基地达到20万亩,年均增加0.8万亩,核桃基地达到8万亩,年均增加1万亩,黑枣基地达到1万亩,果品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优质果品率比“十一五”提高3个百分点。
  (三)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深入落实保定市将我县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规划,以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为支撑,构筑保西绿色生态屏障,打造山水唐县。到2015年,完成人工造林6.7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5.5个百分点。
  (四)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养殖
  畜牧发展要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为目标,重点扩大肉羊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兼顾发展奶牛、肉牛和柴鸡等规模化养殖。“十二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发展肉羊规模化养殖,以南店头为中心,建设肉羊育肥小区,实现规模化短期育肥;二是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建设以汉唐牧业为代表的集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型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河北垚隆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项目、唐县昌鑫黑猪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5万头标准化猪场项目、唐县龙佳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猪场项目建设;三是在北店头尤家佐村建设一个大型肉牛规模养殖场,年出栏达到1000头以上,建成一个集养殖、种植、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生产基地;四是积极发展肉驴规模养殖,重点抓好唐县民河农民专业合作社肉驴养殖基地。
  到2015年,畜禽养殖总量达到375万头(只),其中羊出栏量达到145万只,生猪出栏量达到30万头,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家禽饲养量200万只。畜牧产值达6.5亿元,各类规模养殖场(区)达到3200个,养殖专业村达到50个,养殖专业户达到1万户,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
  四、发展措施
  (一)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
  依托我县地域优势,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主产区粮食生产条件,重点发展玉米、小麦、瓜菜、油料、棉花等农产品;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措施,建设科技示范区;坚持基本农田面积保护原则,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将粮食生产作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把粮食产量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大水利设施、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培训农业技术员,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二)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好小水电站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移民库区和安置区建设等项目。全力做好全县防洪保安和抗旱工作,完成唐河、通天河、城北河河道的整治;完成庆都文化园的塘坝、整治和绿化;完成22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维修加固;完成革命大渠和环山渠的改造工程;完成在齐家佐乡、白合镇、迷城乡、北店头乡、大洋乡、雹水乡和高昌镇的5500个水窖、200个水池、20座塘坝建设;完成20座水里闸桥建设等。
  在山区、丘陵区域整修盘山渠、打机井、建设扬水泵站、修建防渗渠,推广膜下浇水,滴、微溉技术;在平原区域加强发展抗旱、节水、高效农业。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可采取农民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政府补贴“公助民办”的建设方式,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连续性和经费投入的可持续性。
  (三)抓好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生产进程
  加强食用菌、蔬菜、优势小杂粮、肉羊和生猪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包装、宣传力度,打造自主品牌;鼓励农民组建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促进农民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实施区域联动发展,努力开拓京津农业消费大市场。到2015年,争取新增3家,使我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组建各类农业专业组织、协会等15个,总量达到58个。主要农产品争取走上京津大超市货架。
  (四)以绿色有机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机。加强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机关联,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实现有机化、标准化生产,带动农产品有机化发展。并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检测平台建设,打造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到2015年,全县主要蔬菜品种抽检率达到70%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等高效农业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培育壮大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小杂粮种植、肉羊和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强化推广体系管理和建设工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生产管理水平。到2015年,力争使每个农户掌握2-3项农业新技术,科技入户率达到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五)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流转行为规范化、有序化,稳步实现农民承包地的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六)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健全村级民主监督机制
  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在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向农业农村倾斜。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所站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违规决策的政府责任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第四章 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二五”期间,我县必须加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突破口,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加快新技术产业化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发展中完成调整,基本完成以产业升级、产品优化、装备更新、工艺先进和布局合理为标志的工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到2015年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其中建材业、铸造业、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分别达4亿元、4亿元、1亿元和3亿元。
  二、发展方向
  瞄准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争创企业自主品牌,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发展重点
  (一)矿产开采加工业
  矿产开采加工业,要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重组”的原则,着力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坚持走清洁开采、精深加工之路。科学合理开发铁矿、高岭土、石灰石、耐火材料、硅石等矿产资源,着力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积极建设铁矿采选规模化经营项目,重点推进马庄尔铁矿开发项目。积极谋划实施高岭土深加工项目。加快天钢石灰石矿开发、首钢石灰石加工项目建设,促进产品向深加工、精细加工方向发展。鼓励迷城耐火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传统产品改进和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步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专栏1: 矿产开采加工业重点支撑项目 
1、唐县顺发石英粉厂扩建项目; 
2、马庄尔铁矿开发项目; 
3、唐县首钢石灰有限公司石灰石供应基地项目; 
4、唐县晶美矿业有限公司年硅砂生产线项目。

  (二)铸造业
  要按照“上大压小、扶优汰劣、强化集聚”的要求,抓重点带一般,加大铸造装备更新力度,引导企业向园区聚中,实施聚群发展,资源共享,实现铸造产业的整体升级。重点扶持中达、美达、杰达等龙头企业,促进产品向高端升级,着力培育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抓好赛维铸造公司无箱铸造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和美达公司有色金属离心铸造项目建设,加快田家庄铜铸“退村进园”步伐。

专栏2: 铸造业重点支撑项目 
1、唐县宜鑫雕塑有限公司城市雕塑文化产业园项目; 
2、保定赛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太阳能封装设备及无箱造型自动化机械生产线建设项目; 
3、保定赛维铸造有限公司的5000套/年太阳能封装设备生产线扩建项目; 
4、保定中达铸造有限公司节能技改及扩建项目; 
5、保定美达铸造有限公司合资扩建项目; 
6、保定双赢机械制造公司农械生产线建设项目; 
7、保定永丰太阳能公司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项目; 
8、钢结构厂房生产设备项目。

  (三)农产品加工业
  要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和产品提档升级,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十二五”期间,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林果加工、蔬菜加工、小杂粮加工等。
  ——肉类加工。依托有机畜牧养殖基地,培育壮大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实施工厂化屠宰,确保肉食品的卫生、安全与质量。重点支持肉食品精细加工项目建设,推进肉猪、肉羊产业化发展。推广生物技术,加强猪、牛、羊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抓好振华、瑞利等羊肉产品加工企业的扩建项目和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抓好河北垚隆牧业公司生猪深加工项目、唐县昌鑫黑猪养殖公司的猪肉深加工项目建设。
  ——食用菌加工。继续发展食用菌保鲜及罐头加工,积极发展食用菌饮品、保健品、速食品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现有的6家中小型加工生产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组建大型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重点抓好唐县富民食用菌活性菌饮品项目建设。
  ——林果加工。围绕山场和林果资源优势,扶持壮大林果龙头加工企业,搞好红枣、黑枣、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强化发展林果保鲜、贮存、精细包装,加大发展果汁、果渣深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核桃、黑枣商标,扩大知名度,提高果品附加值。重点抓好特色果品(红枣、核桃、牛奶黑枣)加工基地与加工项目。
  ——蔬菜加工。积极组建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突出精细包装,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保险运输连接和销售网络。力争到2015年,精细蔬菜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
  ——小杂粮加工。依托全县小杂粮生产规模的优势,“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发展谷子、甘薯、杂豆等小杂粮精细加工,争创唐县有机小杂粮品牌,建设年加工能力在5000-8000吨的精细加工龙头企业2家以上。
  ——粮油加工。以小麦深加工为基础,重点发展各类专用面粉,推进主食生产工业化;以花生油和棉籽油为重点,开发专用油新品种,扩大精炼油比重。
  (四)建材业
  充分发挥我县的石灰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业。重点抓好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的衔接,争取到2015年水泥产量达到400万吨。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水泥产业做大做强。加速整合王京板材等企业,组建人造板材企业集团。积极谋划实施高科技含量的贴面板、中高密度板生产项目。努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提高建材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专栏3: 建材业重点支撑项目 
1、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 
2、唐县安华矿业公司高钙灰项目; 
3、保定大有石灰石有限公司轻质碳酸钙项目; 
4、北京冠华玻璃公司超薄玻璃生产线项目; 
5、三氧化二铝生产项目; 
6、河北梅纳雪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年产250万件陶瓷制品项目; 
7、唐县保毅矿业有限公司高岭土地板砖深加工项目; 
8、保定旭通矿业有限公司地板砖项目。

  (五)生物质能源产业
  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畜禽规模经营的优势,“十二五”期间,将生物质能源产业作为我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秸秆(枝条)气化、秸秆畜禽粪便制沼气、秸秆和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项目建设,为农户提供优质、洁净的能源,实现农业和农村废物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改善农村环境。到“十二五”末,农村沼气池达到2.5万个。
  四、发展措施
  (一)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为实现工业的集约、集群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必须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综合考虑我县资源分布、产业特点和交通区位条件,在工业聚集区建设上,要着力打造“两园二带”(长古城园区、白合建材园区、保阜路矿业建材产业带、京赞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承载力。长古城、白合两个工业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统筹县城与长古城园区规划,在现有长古城园区基础上,南延北扩,面积达到8.1平方公里,建成工业发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要素聚集的串珠式产业长廊。统筹白合镇、迷城乡与白合建材园区规划,建成工业发达、特色突出、交通便利、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西部中心城镇和组团式资源开发利用聚集区。力争到2013年1家园区成为市级园区,到2015年1家园区列为省级园区,实现一年有形象,三年大发展,五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重大项目库建设,培育工业持续发展能力
  经常性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做到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五个围绕”上项目,重点谋划实施一批规模型、拉动型、财源型、科技型、环保型工业支撑项目,配套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项目建设要实现“四个五”目标,即:项目储备每年500个,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50个,其中亿元以上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年均增长50%以上。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106个“十二五”重点谋划项目,力争列入国家和省市的项目计划,通过大项目引领大产业、助推大调整、实现大发展。
  (三)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推动产业发展要把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与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一是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加大对现有私有企业家的管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制定人才引进、技术合作计划。制定宽松的优惠政策,营造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氛围,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我县就业、发展,加速构建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集群。
  三是加强与京津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技术战略联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四)加快更新技术设备,推进产品上档升级
  制定并全面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国内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对落后设备进行改造、更新,重点加强铸造、铜铸工艺制品、玻璃制品、纺织、食品加工、传统产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推进产品上档升级。到2015年,争创省级名牌商标或著名产品2个以上。
  (五)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筛选部分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在优惠政策、银企对接、技术信息和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持续带动能力。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推动集团化发展。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形成企业集团;通过整合生产、加工和贸易等关联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建立生产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聚合生产要素,引领关联企业共同发展。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拓展龙头带动方式。根据产业特性、产品特点、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联结方式,强化利益关系,发展和规范订单加工;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均衡分配产业各环节的利益,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有机联合体,保护各环节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一是充分利用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石、铁矿等资源优势,尽快谋划和包装一批成熟度较高的招商项目,主动与京津地区的大企业、大财团联系沟通,积极承接产业扩散和转移。重点抓好高岭土深加工、石灰石深加工、石英石深加工等项目的谋划、对接,依托京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积极吸引京津技术、人才、资金,提高我县传统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促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叫响唐县制造品牌。
  (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着力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壮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激励全民创业和企业二次创业,规范执法、强化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民营经济总量在2010的基础上增长20%。
 


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电话: 0312-6420123 唐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306270043 备案编号:冀ICP备2021008203号-2 冀公安网安备:13062702000105号 
网站地图    E-mail:txxxzx447@163.com 地址:唐县光明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