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最美人物篇
一本日志,情系民生——唐县公安局石门派出所民警魏爱民的爱民故事之三
发布时间:2018-11-21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10月30日,在唐县石门乡虎峪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队员马洋擦拭完办公桌后,将队长魏爱民的《河北省精准脱贫干部工作手册》重新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去年,唐县公安局石门派出所民警魏爱民成为虎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以前就有记工作日记习惯的他,驻村后不管多忙、无论多晚,每天都会伏在桌前记民情日志。谁家有什么需要,谁家遇到了难事,他都认认真真记录在册。上任以来,魏爱民早已将虎峪村贫困户的情况熟记于心。翻开日志,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走街串户的点滴,更记录了他和百姓之间的真挚情感。

  ——2018年7月16日,走访危房户,马贵珍家是重点。和冯成群书记一起劝说她,让她搬到大儿子家去,房子漏雨,不再适合住人。

  ——2018年7月17日,昨晚又下了一场雨,早上5点30分到河道看水大小。白天看冯小忠家房子漏不漏水。马贵珍家用塑料布盖上不再漏雨。

  今年7月16日至17日,唐县大范围降雨,4个小时降水量达到100毫米。“雨是从16号上午开始下的。”70岁的马贵珍清晰地记得,当时屋顶有点滴雨,魏爱民进门一看,就着了急,让她先去儿子家躲躲雨,可她没听劝。

  “第二天,雨没停,还越下越大。”马贵珍回忆说,“该吃晌午饭的时候,老魏又来了,拿着塑料布,非要上房盖屋顶。雨下得那么大,摔下来咋办?”马贵珍不让他去。这次,魏爱民没听劝。

  一阵忙活,魏爱民和几个年轻人冒雨把屋顶盖得严严实实。“注意安全,不行就去儿子家躲躲。”离开时,浑身湿透的魏爱民还不忘叮嘱马贵珍。

  雨季一过,村里的危房改造陆续开工,光马贵珍家,魏爱民就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眼见着石头屋变了样——屋顶加固了,墙面翻新了,木门窗换成了铝合金的。“真没想到,都这岁数了,还能住上新房。”马贵珍逢人便说。

  来到马贵珍家,她正忙着收拾。阳光透进窗户,屋里很亮堂,也很暖和。“还想着搬进来后请老魏到家里坐坐呢,咋就病了啊?那可是个好人!你看,这里还差一张‘全家福’的照片呢。”看着墙上的帮扶公示牌,马贵珍动情地说。

  “记”只是一种形式,把事儿办在百姓心坎上才最有意义。今年5月份的一天,虎峪村67岁的村民冯池子到家对面的河沟里担水,迎面遇到了魏爱民。

  “老哥,干啥去?”

  “担水呀!”

  魏爱民一听一皱眉:“你腰不好,咋还担水?”

  “家里没钱打井,不担水吃啥?”

  “往别人家接水啊。”

     “人家都花了钱,谁让随便接?”

     魏爱民想了想说:“你甭管了,我帮你协调协调。”

     不经意的一番话,冯池子没上心,魏爱民却上了心。他查找扶贫政策,带着马洋去村民家协调,还给乡里打报告,向县水利局申请项目。“项目通知单发到村里后,魏队长就张罗着买水管、水泵、电闸,一刻都没耽误。”马洋说。

     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齐动手,不到半天时间,水管就接好了。现在,冯池子吃水特别方便——合上电闸,水泵启动,咕噜咕噜几声响,水顺着管子就流了出来。

     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魏爱民无时无刻不忘把社情民意记录在日志上。

     虎峪村,人均半亩耕地,很多人都到外地打工。通过走访和整理工资性收入,魏爱民忧心地在日志里写道:“(村民收入)只能估算没有准数,特别是今年,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也多,走马灯似的打工挣不到钱。”是什么制约了农民增收?魏爱民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经常坐在一起分析原因。

     “出村路就一条,坑洼不平,小商贩不愿意进村卖货,村民家里养点鸡鸭也卖不出去。”经常上县里、乡里办事的村干部汪立振深有感触。

     “要想富,先修路。”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整修出村的主路。

     说干就干。魏爱民积极申请帮扶资金,联系施工队,计划整修路面2000平方米,并将路宽由原来的3.5米增加到4米。

     11月5日,出村路整修完正式通车,村民们满心欢喜:“如果老魏看到这个场面,他得多高兴啊!他还说,等路修好了,就帮着协调县里公交公司,把班车引过来,方便大伙儿出行。”

     文化广场开工、维护庙会治安、帮助外地务工人员办理社保卡……一年多来,魏爱民的日志越写越厚,虎峪村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电话: 0312-6420123 唐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306270043 备案编号:冀ICP备2021008203号-2 冀公安网安备:13062702000105号 
网站地图    E-mail:txxxzx447@163.com 地址:唐县光明路5号